[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 城市规划,2015(6):26-36.
[2]李锋,王如松,赵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展望[J].生态学报,2014(1):190-200.
[3]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521.
[4]车伍,赵杨,李俊奇,等.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中国给水排水,2015(8):1-5.
[5]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规划,2005(9):70-75.
[6]Low impact development:A design manual for urban areas[Z].university of Arkansas community design center.2010:144-145.
[7]张伟,车伍,王思思,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J].中国给水排水,2011(4):22-27.
[8]王思思,吴文洪.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植物选择与设计[J].园林,2015(7):16-20.
[9]王绍增.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79-184.
[10]李迪华.从改善北京市总体环境质量看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建设[C]//北京园林学会.面向2049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展望与对策论文集.北京园林学会,2000:4.
[11]Low impact development:A design manual for urban areas[Z].university of Arkansas community design center.2010:166.
[12]俞孔坚,张慧勇,文航舰.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理念与实践——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设计[J].建筑学报,2012(3):13-19.
[13]俞孔坚,俞宏前,宋昱,等.弹性景观——金华燕尾洲公园设计[J].建筑学报,2015(4):68-70.
[14]俞孔坚.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车伍,赵杨,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下的冷思考[J]. 南方建筑,2015(4):104-107.
[16]车伍,张鵾,赵杨.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J].建设科技,2015(1):22-25+28.
[17]王虹,李昌志,李娜,等.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基本原则及灰色与绿色结合的案例分析[J].给水排水,2016(9):50-55.
[18]托马斯•W•库克,安•玛丽•范德詹登.可持续的景观管理:设计、营造及维护[M].申思,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19]邹锦,颜文涛,曹静娜,等.绿色基础设施实施的规划学途径——基于与传统规划技术体系融合的方法[J].中国园林,2014(9):92-95.
[20]刘娟娟,李保峰,南茜•若,等.构建城市的生命支撑系统——西雅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案例研究[J].中国园林,2012(3):116-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