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NESCO.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R].2011.
[2]肖竞,曹珂.从“刨钉解纽”的创痛到“借市还魂”的困局——市场导向下历史街区商业化现象的反思[J].建筑学报,2012(S1):6-13.
[3]张松.历史城区的整体性保护——在“历史性城市景观”国际建议下的再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12(6):27-30.
[4]肖竞,曹珂.矛盾共轭:历史街区内生平衡的保护思路与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17(3):38-46.
[5]张兵.历史城镇整体保护中的“关联性”与“系统方法”——对“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的观察和思考[J].城市规划,2014(S2):42-48+113.
[6]肖竞,曹珂.叙述历史的空间——叙事手法在名城保护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规划师,2013,29(12):98-103.
[7]Sauer C.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 [J].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Geography,1925,2(2):19- 54.
[8]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9]肖竞.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10]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2):90-94.
[11]肖竞,李和平,曹珂.历史城镇“景观-文化”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2016(12):81-90.
[12]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13]曹珂,肖竞.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研究——以河北明清大名府城保护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3,29(2):88-93.
[14]毛华松,罗评,廖聪全.后三峡时代库区城镇的“城-景”特征与优化策略[J].山地学报,2016(2):233-241.
[15]肖竞,曹珂.古代西南地区城镇群空间演进历程及动力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10):18-27.
[16]蓝勇.长江三峡历史地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7]肖竞,曹珂.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6,(06):20-26.
[18]钟健.四川传统场镇中心空间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2.
[19]孙明经.《孙明经手记:抗战初期西南诸省民生写实》[M]. 孙建秋,孙建和,编.北京:后浪出版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0]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1]肖竞.文化景观视角下我国城乡历史聚落“景观-文化”构成关系解析——以西南地区历史聚落为例[J].建筑学报,2014(S2):89-97.
[22]李和平.山地历史城镇的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以重庆涞滩古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3(12):85-88.
[23]季富政.三峡古典场镇[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4]应金华.四川历史文化名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5]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6]王海宁.传承与演化——贵州屯堡聚落研究[J].城市规划,2008(1):89-92.
[27]周绍文.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28]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辉,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9]肖竞,曹珂.明清地方文庙建筑布局与仪礼空间营造研究[J].建筑学报,2012(S2):119-125.
[30]孙俊桥,薛芃芃.重庆使领馆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8-12.
[31]毛华松,陈心怡.地域视野下的近代北碚风景园林实践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 29(6):111-118.
[32]肖竞,曹珂.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聚落风水格局解析——以四川雅安上里古镇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 29(3): 108-113.
[33]黄瓴,罗燕洪.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及其地方途径——以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 29(5):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