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1年 第1期 (总第201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纵向基金资助研究课题
    • 冒亚龙, 葛毅鹏, 冒卓影
      2021, 0(1):  1-06.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0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总结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建筑设计作品中自觉融入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成功经验。从其创作过程 中所坚持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和梳理。发现其在一批见证了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品 建筑设计中,逐步形成了绿色技术与文化艺术交融的应用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认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相结合的建筑创作模式的实现是以何镜堂院士“两观三性”基 础建筑理论为指导,以产学研结合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多专业协同创新的方法体系为保障的结果。
    • 朱姝妍, 马辰龙, 向 科
      2021, 0(1):  7-14.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07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技术的发展终将引起行业的变革,通过对优化算法的相关内容及其应用案例的研究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实践提供 更多方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梳理了优化算法的发展脉络,以及优化算法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历史演化,总结基于算 法的生成设计平台及其对应插件;结合两个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优化算法驱动的建筑生成设计思维和主要过程;面向 新世纪建筑实践要向“数字化”等转型的背景,从设计平台的选取、不同设计阶段优化目标的确定、算法优化的迭代 过程等方面总结了优化算法驱动的建筑生成设计实践的一般流程,并对优化算法的发展前景及其对建筑师的潜在影响 进行了展望。
    • 张 茹, 陆 琦
      2021, 0(1):  15-2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15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桂林地区是广西传统村落最主要的聚集区,传统村落具有保存数量多、聚集程度高,分布密度大等特点。借助 地理学、统计学相关理论,综合分析桂林市域范围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先通过GIS 的技术手段,确定 桂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后利用SPSS 分析软件,将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中地形、气候、经济、人口和交通五大 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分别找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影响区域的分区形态,将两个分区叠加分析,找到桂林传统村落影 响要素的主要区域图,同时探讨各分区内各类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 白晓霞
      2021, 0(1):  21-27.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2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揭示“亲生物设计”对儿童青少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全面影响,为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一项环境 战略方案。通过对亲生物设计与健康效益的关系进行跨学科的文献寻证,对亲生物设计促进健康在中小学建筑中的发 展脉络进行系统回顾,指出亲生物设计从基于感性理念的实践探索发展到基于科学研究的设计深化、从针对生理健康 的直接自然模式发展到面向整体健康的整体趋势,中小学建筑设计应当立足整体健康观,以直接体验自然为基础策略, 以间接体验自然为扩展策略,以抽象体验自然为增强策略形成系统化的设计思想。
    • 卞洪滨, 任政行, 邹 颖, 苑思楠
      2021, 0(1):  28-34.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28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在注重布局合理、和谐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下,功能混合住区能够避免单一功能住区带来的生活不便、职住 分离、空间割据、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也能更好的顺应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通过对天津市24 个功能 混合住区样本的实地调研与统计学研究,探索了功能混合住区功能构成比例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功能混合住区中 居住功能所占比例约为50%~70%,非居住功能约为30%-50%。并以此提出建议与讨论,对当前国内功能混合住区 的规范制定及开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 周逸欢, 徐建刚, 高思航
      2021, 0(1):  35-41.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35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将以往基于城市数据的经济联系度扩展到区县层面,以中部五省582 个区县数据为基础,考虑到区域交通网络 的不断发展,结合时间距离成本法改进引力模型并构建经济联系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五省范围内网络密度、 网络中心度、凝聚子群进行识别和剖析。通过分析中部五省区县间的网络结构特征,重新审视作为中部重要战略支点 的武汉城市圈在中部五省的现状地位。结果表明:①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迅速,但各城市群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较为显著。 ②武汉城市圈的网络密度虽远高于中部五省平均水平,但面临长株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有力竞争。③武汉、长沙、 郑州的经济辐射能力均十分突出,其中长沙市和武汉市的经济媒介作用更显著。④聚类分析表明中部五省内各城市群 形成的腹地仍具有明显的省际行政壁垒效应,城市群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 袁红, 何媛, 姚强
      2021, 0(1):  42-49.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42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大城市呈现高度集聚性及立体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TOD 理论不能完整诠释中国大城市的TOD 发展模式。在 智慧城市及城市高度集聚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立体化发展理论基础及实际项目,提出城市中心型轨道站点核心区立体 TOD(3D TOD)城市设计模式,根据站点核心区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特征,总结出“商务+商业、商业+公共枢纽、商务+ 公共枢纽、会展+商务、商业+教育、商业+历史街区”六种中心型站点立体TOD 模式的发展类型,构建站点核心区智能化 立体TOD 城市设计方法技术框架,研究城市轨道中心型站点核心区立体集聚发展的机制,优化TOD 理论,为智能化城市设计 提供参考。
    • 程 坦, 刘丛红, 马克·霍斯泰德
      2021, 0(1):  50-57.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50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在此背景下,养老机构蓬勃发展,价格成为限制老年人选择养 老机构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机构的调研,揭示其价格体系中存在中档养老机构缺乏的结构失衡问题。基于建 筑设计视角,采取相关性分析筛选养老机构价格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建筑规模、房型组合、机构规模、平均床位面积和 接收对象类型,并通过交叉分析对影响价格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新建中档养老机构的价格控制措施。以完善养老机 构价格体系,实现其健康持续发展。
    • 吴 会, 金荷仙
      2021, 0(1):  58-63.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58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洞天福地以道教神仙思想和古人对理想聚居环境的构想为基础,融合地区特有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环境,成为 独具区域特色的景观。采用传统文献统计方法梳理国外洞天福地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平台对国内CNKI 上的洞 天福地相关资料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并结合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及专著、主要会议论文,从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的洞天 福地历史文化研究、宫观建筑及附属道观园林研究、洞天福地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及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四个方面分析中国洞天福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探讨目前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内容上呈现出的特点,并展望未来,以期助力洞天福地申遗构想的实现。
    • 陈斯亮, 李晓峰
      2021, 0(1):  64-68.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64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以高椅村这个因移民而兴盛的非典型性侗寨为研究对象,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其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并对该地区 的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在实地调研和对大木匠师访谈的基础上,对高椅村传统民居穿斗架的一般知 识、构造做法、营造程序等技艺进行归纳总结。该地区穿斗架技艺完善结合了西南干栏建筑和汉族建筑的木构技术, 是穿斗架重要案例研究,对于全面探究南方木构架的发展规律有促进意义。
    • 施剑波, 鲍 莉
      2021, 0(1):  69-75.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69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以海门市两个高层住区为对象,探究住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活动量的影响机制。基于已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并 结合对居民需求的实地调研,得出两类影响因素并构建为相应的指标群。进而通过SPSS 软件进行多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并根据相关性强弱提出影响力梯度层级体系。以期为新建或改造住区公共活动空间时,满足各类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并 切实提升住区公共空间活力提供参考和指导。
    • 罗召鑫, 马 蕙, 舒 珊
      2021, 0(1):  76-82.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76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具有恢复性的城市环境可以减缓心理疲劳、促进生理健康。以天津市海河沿岸滨水空间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不同人工化程度的城市滨水空间的恢复性评价、视听觉环境感知对恢复性评价的影响以及滨水空间中具有潜在恢复性的视听觉要素。结果表明:人工化程度较高的滨水空间其恢复性评价较低,但通过适当视听觉设计可提高其恢复性;滨水空间恢复性评价随视听觉环境评价的提高而提高,其中视觉环境更重要;最具有恢复性和滨水特点的视觉要素是水鸟、亲水平台等,听觉要素是蛙鸣声、水流声等,适度添加这些元素可以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的恢复性评价。
    • 沈 岚, 杨天瑞, 姚敏峰, 方弘毅
      2021, 0(1):  83-88.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83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梳理伦敦米尔顿·凯恩斯中央区、日本东京二子玉川站东地区,香港青衣城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市郊新城开发的成功 经验,为我国市郊新城开发建设提供借鉴。充分搜集案例的建设开发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发 现三个市郊新城开发不仅在空间机制上,也结合了一定时代与国别特征上的,包括开发规模、开发依据等方面内容的异同。 明确了市郊新城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密切关系,为我国在市郊新城开发的不同层面提出了建议。
    • 徐碧霞, 李 琼, 吉野博, 唐培傑, 柳 宇, 长谷川兼一, 键直树
      2021, 0(1):  89-94.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89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广州夏季高温高湿,基于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环境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116 名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居住环境, 并对5 户典型城市及5 户典型农村65 岁以上居民住宅的夏季室内环境进行了对比实测研究,测量每户住宅的客厅,卧室和卫 生间的温度、相对湿度及CO2、CO、PM2.5、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研究表明,广州农村住户夏季主要使用风扇降温,仅有约三 分之一住户同时使用空调,而城市住户均使用空调,大部分住户同时使用风扇;广州农村住户夏季室内平均空气温度比城市住 户低0.8 ℃,平均相对湿度比城市住户高21.6%;通风较差的住户室内CO2 浓度相对较高,所有实测城市及农村住户的CO、 PM2.5 的浓度都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极限值;广州城市住户的室内外PM2.5 浓度及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总体高于农村住户。 广州农村老年人住宅应加强防潮处理,城市老年人住宅应加强通风换气,优选环保家具。
    • 金珊, 马健
      2021, 0(1):  95-10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095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自信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陈展类建筑日益受到关注。其 建筑设计也趋向综合性发展,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从以往单一的空间营造转向以“人”的行为为核心。 选取深圳某高校改扩建展厅为研究对象,并对该空间做了两种传统单线序列式流线的布展设计,分别为走道式和串联 式。通过应用UWB 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分别采集两种不同布展设计条件下的观众时空行为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采 集观众个人信息。通过分析两种动线设计下的观众观展时长、观展路径以及观众的停驻行为,探究观众观展行为与展 厅布展设计之间的潜在联系,总结归纳出小尺度展览空间设计的三个原则:灵活性原则、片段性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 为日后陈展类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 王珍珍, 刘国维
      2021, 0(1):  101-107.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10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明初广东沿海地区构建了防御倭寇的海防卫所聚落群址,是明代封建集权下统一建制与建筑防御性的集中表现。通过查阅史籍、系统调研和数据分析,对明代广东海防卫所城防工程的城垣本体、构成要素及垣外城壕的尺度形制和营造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及归纳,揭示广东地区海防卫所的空间形制、尺度规律,并通过与内地卫所、府县城垣尺度的比较明确明代广东地区海防卫所的形制特点,明确明代城防工程军事防御功能与制度的高度统一性和有效性特征。
    • 王 冬
      2021, 0(1):  108-113.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108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建筑学介入乡村建设已有70年历史,作为建筑学理论及实践的组成部分,其得失亟需新的检视和反思。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解析,运用了历史事件及其记忆作为线索牵动的研究方法。叙述、解析了当代建筑学介入乡村建设的四个历史时期,以及其中建筑学思想话语的演进、脉络和转变。归纳、总结了这一过程中由“被动”到“愈加主动”的总体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建筑学科相关的思考与启示。
    • 龙 瀛, 李 莉, 李双金, 陈 龙, 潘支明, 姚怡亭, 陈 鸣,
      2021, 0(1):  114-12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114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The existing studies concerning walkability mai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at could encourage walking. However, few discussions have been reported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eet environment on walking experiences. In this study, a walk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involving the nine indexes of crossing facilities, street planting, building aspect ratio, street furniture, isolation for non-motor vehicles, width of the sidewalk, illegal parking, sidewalk disrepair, and bike-exclusive lanes. 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12740 city streets in 71 urban vitality centres of 50 typical Chinese cities by combining street images and virtual audits. In additi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causes, and strategies behind the scores were analyz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revealing problems of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in Chinese cities. Research conclusions provide suggestions to refin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systems in cities.
    • 蒋雪峰, 杨大禹
      2021, 0(1):  121-127.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12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对云南传统村落演进更新进行梳理,探析当代云南传统村落更新路径。运用自组织理论,结合相关实例,对农耕时代村落自组织演进及现代社会村落他组织更新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农耕时代的自组织演进是形成多样村落文化的根本内因,而当代村落更新中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是过分强调他组织干预的结果。应在尊重村落自组织演进形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结构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导入序参量、刺激正反馈、协同发展”等他组织方法,形成“宏观层面层级嵌套-中观层面协同并置-微观层面动态适应”的上下协同更新路径,实现对云南传统村落的有效更新传承。
    • 张天洁, 孙浩伦
      2021, 0(1):  128-134.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128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地方性是指地点的身份特色,表现着地方文化的本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被差异化地理解与重构。选取以展现地方性为核心的《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为例,分析中外游客相关网络评论的文本及图像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及场景分类技术,剖析比较中外游客对平遥的地方性的感知深度及异同。研究发现,对于地方性的不同层次的感知,情境体验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跨文化交流的语言障碍。考察经由图像所传达的空间场景,发现中外游客对各层次的地方性的关注度差异不大。评论文本解析则显示出外国游客存在语言及文化上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中国游客对情景剧的地方性有着更系统全面的理解。
    • 陈 璐, 周剑云, 庞晓媚
      2021, 0(1):  135-142.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135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揭示当前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制的主要问题与转变目标,为其制度构建提供经验借鉴。通过研究我国台湾地区由都市、非都市的二元管理体系向全域空间管控的转变过程,总结归纳其土地使用分区管制的方式、总体框架及法律法规体系。发现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这一落实规划目标的基本工具贯穿始终,且分区分类体系完整,管制规则及法规体系已成型。基于相似的空间整合背景与国土空间总目标下,提出在全域空间上建立通则式的分区管制制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现有的“五级三类”体系拟定了分区管制框架构想,并总结了整合路径的经验与差异性。
    • 彭长歆, 李欣媛, 顾雪萍
      2021, 0(1):  143-149.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1.01.143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仙坑村是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地区客家建筑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也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现存传统客家民居20余座,其中包括大夫第八角楼、荣封第四角楼两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堂横屋作为客家民居单幢建筑的代表,在仙坑村聚落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不同形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是东江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早期建成的大夫第重视防御,在堂横屋四角楼的基础上增建寨墙、角楼,形成寨堡化八角楼格局。随着叶氏巨族的形成,荣封第四角楼建造的关注点逐渐从对外防御转换为对宗族礼制观念的强化,以及兼顾空间容量与巨族形象的表达。而19世纪宗族内部的贫富不均和家庭分化导致大量小规模家宅营建的出现,以堂横屋为原型通过空间变形和自由组合,形成了更加适应日益紧张的建设用地环境和小家庭分居的经济条件的建筑群。这一系列的民居形态建构过程反映出社会环境转变下仙坑村客家聚落空间的演进,以及传统民居空间建构的逻辑,即以客家民居的原型空间——堂横为基础,通过适应性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组合来应对外界环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