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冠贤,朱倩琼.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实践、问题及建议[J].规划师,2012,28(5):81-85.
[2]叶红,李贝宁.县(区)统筹框架下村庄布点规划的方法创新——以2013年增城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南方建筑,2014(2):55-60.
[3]陈鹏.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J].城市规划,2010,34(2):47-53.
[4]赵之枫.以区域整体发展原则促进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2(5):21-25+16.
[5]倪锋, 于彤舟, 张悦. 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初探——以北京地区为例 [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6(1):64-69.
[6]房艳刚.乡村规划:管理乡村变化的挑战[J].城市规划,2017,41(2):85-93.
[7]丁海志. 如何完善村镇土地规划与利用的问题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2018(24):248.
[8]李开猛,王锋,李晓军.村庄规划中全方位村民参与方法研究——来自广州市美丽乡村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4,38(12):34-42.
[9]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1-6.
[10]周轶男,刘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分区层面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慈溪市南部沿山精品线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29(11):33-38.
[11]黄杉,武前波,潘聪林.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华中建筑,2013,31(5):144-149.
[12]宋京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小城镇建设,2013(2):57-62.
[13]叶斌,王耀南,郑晓华,等.困惑与创新——新时期新农村规划工作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0,34(2):30-35.
[14]李伯华,曾菊新.基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5):84-88.
[15]彭震伟,陆嘉.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J].城市规划,2009,33(5):66-68.
[16]胡伟,冯长春,陈春.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6):11-17.
[17]李孜沫.汾河流域古村落的时空演化与形成机理研究[J/OL].经济地理:1-12[2019-01-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26.K.20181229.1045.008.html.
[18]张兴艳.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与传统村落保护及利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4):13-14.
[19]汪光焘.城乡统筹规划从认识中国国情开始——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城市规划,2012,36(1):9-12.
[20]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21]李兵弟.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J].城市规划,2010,34(12):24-32.
[22]曾宪川,周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番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实施[J].规划师,2009,25(S1):25-31.
[23]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阳山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程”概念规划.
[24]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连州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总体规划.
[25]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揭阳市揭西县湖光村美丽乡村发展建设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