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兆祯.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5.
[2]Geoffrey,Jellicoe S.The Landscape of Man:Shap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Day[M]. Thames & Hudson Ltd,1975,1987 and 1995.刘滨谊,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M].田园城市出版社,1996.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6.(第二版),2015.
[3]Ian L McHarg.Design with Nature[M].New York: Nature History Press,1969.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滨谊.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风景园林,2005(2):50-52.
[6]刘滨谊.城乡景观的生态化规划与设计理论[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2011-2020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专题报告集,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2-39.
[7]刘滨谊.人居环境学科群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J]. 南方建筑,2011(3):4-5.
[8]刘滨谊.风景园林三元论[J].中国园林,2013(11):37-45.
[9]刘滨谊.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0]刘滨谊.风景园林的时间思维及其教育培养[J].中国园林,2015(5):5-7.
[11]刘滨谊.风景景观概念框架[J].中国园林,1990,6(3):42-43.
[12]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13]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2):1-5.
[14]刘谯.景观形态思维与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