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志红.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工业建筑,2016,46(8):56-60.
[2]胡仁禄.国外老年居住建筑发展概况[J].世界建筑, 1995(3):27-30.
[3]周云.美国华盛顿州金县老年人养老设施现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6):67-74.
[4]胡仁禄.老龄化城市居住环境初探[J].建筑学报, 1994(10):39-41.
[5]马光,胡仁禄.世纪之交我国老龄安居环境的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1999(6):103-107.
[6]王瑜,黄捷.塑造一个温馨的“家”──跨世纪老人之家建筑设计构想[J].华中建筑,1999(1):111-114.
[7]王锦成.居家养老:中国城镇老人的必然选择[J].人口学刊, 2000(4):19-22.
[8]周燕珉, 陈庆华.中国城市养老设施调研及设计建议[J]. 住宅科技, 2003(11):24-26.
[9]王玮华.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研究[J].城市规划, 2002(3):49-52.
[10]宋韬,汤建中.试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设施的发展[J].人文地理, 2001(3):16-20.
[11]李小云,田银生.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11(9):52-59.
[12]张睿智,林耕.养老设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2(1):1-5.
[13]于文波,许若奇.2000年以来国内社区养老设施规划设计的综述与展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378-383.
[14]郭源园,李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6(1):83-89.
[15]黄婷,郑荣宝,张雅琪.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对比分析[J].城市规划,2017(5):111-121.
[16]赵永琪,田银生,陶伟.1994—2014年西方乡村研究:从乡村景观到乡村社会[J].国际城市规划,2017(1):74-81.
[17]钱莉莉,张捷,郑春晖,等.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5(6):7-12.
[18]安培浚,李栎,张志强.国际滑坡、泥石流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1(10):1116-1124.
[19]郑长旭,吴建南.中国城市治理研究的时空发展——基于基金资助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6(11):85-91.
[20]田深圳,李雪铭.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分析[J].城市问题,2016(9):18-26.
[21]周晓艳,宋亚男.1982—2015年国际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1):100-108.
[22]李全, 张彦南, 韦雯博,等. 1983-2013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领域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6(6):67-72.
[23]唐铭杰,宋正中,忻联谊,等.《时代建筑》2000-2003年统计分析[J].时代建筑,2004(02):34-37.
[24]姚栋,黄明卓.基于ICT技术的社区养老设施空间绩效研究[J].建筑学报,2017(2):44-47.
[25]季翔,肖炳科,孙强.城市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布局研究——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17(2):27-32.
[26]周博,陆伟,刘慧,等.关于机构养老设施空间要素与行为类型关系的探讨——以大连市机构养老院为例[J].建筑学报, 2009(S2):20-23.
[27]陆伟,周博,刘慧,等.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构成特征——以大连、沈阳市机构养老院为例[J].建筑学报,2010(S2):81-85.
[28]周典,周若祁.构建“社区化”城市养老居住设施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9(S1):74-78.
[29]周典,徐怡珊.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居住空间的规划与指标控制[J].建筑学报,2014(5):56-59.
[30]李斌,黄力.养老设施类型体系及设计标准研究[J].建筑学报,2011(12):81-86.
[31]周燕珉,陈星.养老设施调研分析及设计建议[J]. 建筑学报,2014(5):65-69.
[32]胡惠琴,胡志鹏.基于生活支援体系的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研究[J]. 建筑学报, 2013(S1):34-39.
[33]胡惠琴,赵怡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行为系统与空间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4(5):70-76.
[34]王洪羿,周博,范悦,等.养老建筑内部空间知觉体验与游走路径研究——以北方地区城市、农村养老设施为例[J].建筑学报,2012(S1):161-167.
[35]王依明,李斌,李雪,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管理中的类型定位问题与解决对策[J].建筑学报,2016(S2):82-86.
[36]高晓路,吴丹贤,许泽宁,等.中国老龄化地理学综述和研究框架构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12):1480-1494.
[37]颜秉秋,高晓路,季珏.城市养老设施配置的微观模拟与规划政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2015(12):1586-1597.
[38]徐怡珊,周典,刘楠.香港安老服务设施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规划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6):77-83.
[39]徐怡珊,周典,仇志伟,等.基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养老设施规划布局研究[J].建筑学报,2017(9):74-77.
[40]王玮华.居家养老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 1999(1):87-89.
[41]青连斌.我国养老机构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初步分析[J].晋阳学刊,2017(1):68-80.
[42]李秋云,韩国圣,张爱平,等.1979~2012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J].旅游学刊,2014(9):110-119.
[43]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1):50-58.
[44]郭婷,郑颖.数据挖掘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和共词分析[J].情报科学, 2015(10):9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