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第11期 (总第0期)
    刊出日期:2022-11-30
    本期栏目: 设计研究 / 城乡规划 /
      设计研究
    • 骞 璇, 成 辉, 李 欣
      2022, 0(11):  1-11.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方舱医院使用的会展建筑为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凸显出会展建筑在应急防疫过程中的诸多不适。平疫结合设计理念的引入为会展建筑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通过提取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空间原型,探寻两者的结合点,构建会展建筑的平疫结合空间模式与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使用人群与行为模式、功能特征、空间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矛盾冲突。继而从场地、功能、流线、空间与建筑设备五个方面提出便于快速、灵活转换功能的平疫结合设计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会展建筑“平”与“疫”两种状态的协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会展建筑的应急处置能力。
    • 岳 淼, 张欣烁, 张军杰
      2022, 0(11):  12-2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2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梳理亲自然设计(biophilic design)理论发展,分析亲自然建筑设计及其健康效益的研究进展,为基于亲自然视角的健康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并深入剖析近几年研究成果,分析文献特征、理论基础、热点趋势等。发现亲自然设计研究是一个较为新兴、研究趋势递增、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方向,亲自然健康效益和亲自然环境设计两者相结合,正在成为亲自然设计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随着地球气候问题、社会城市化问题、人类身心健康问题的凸显和交织变化,亲自然设计研究可能成为解决众多重大问题的突破口和新思路。
    • 沈若宇, 何 川, 范 悦
      2022, 0(11):  21-3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3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经济发展迅猛,人口激增,导致学位紧缺,基础教育设施发展矛盾重重。其中以福田区人口密度最高,土地面积在主城区中最小,有限用地下如何保障基础教育学位的供给及品质成为教育空间发展的主要矛盾。近年来,高密度城市环境下中小学校的集约建设问题不断探索发展,但往往局限于单一学校的改扩建,缺乏整体考虑及理性的判断标准。以此为出发点,在前期学区空间密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福田区小学及其学区展开调研及数据收集工作,针对其就学供需关系,学校利用程度及学区利用程度展开分析,归纳基于学区空间密度的城市小学及其学区空间发展类型,并结合福田区现状,针对小学学区空间发展类型,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在解决福田区城市小学空间发展整体策略的同时,为基础教育学校及其学区空间发展模式的选取提供了相应的借鉴意义,并对其相关模式的评判归纳了相应的科学依据。
    • 吴屹豪, 王 红
      2022, 0(11):  31-4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4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在全球建筑共时性的多元文化图景中,建筑的地域性受到中国建筑师群体的广泛关注。针对地产市场上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以空间作为建筑地域性的内隐结构线索,将中国传统民居与当代院落式住宅置于历时性谱系中探讨,聚焦于空间的组构属性,提出J型图、M型图两类空间拓扑表述方法,确立院落耦合度、标准深度比、全局整合度、环圈度以及链接度五项考察空间地域性的评价指标。以此为基础,对遴选的民居和住宅样本进行量值计算和比对分析,构建以空间地域性匹配度为目标函数的分值评价体系。当代地域主义下视野下的住宅设计应该基于当地传统民居的空间结构特征,从“空间基因型”出发,通过“假设-检验”的量值评估模型对初始方案进行反复调整与趋优,最终实现住宅空间的地域性传承。
    • 任 睿, 武思含, 白 梅, 连海涛
      2022, 0(11):  41-49.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5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在中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转换过程中,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之一,商业广场存在公共空间与人群行为不匹配,以及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立足于消费者行为需求,综合行人仿真模型与空间操作方法知识图谱,从界面延伸、路径引导、空间布局、节点调控四个层面出发,提出“问题表征-空间赋形-模拟评价”的空间设计优化方法。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区为例进行方法的实践应用,通过对实例进行方案的操作推导与仿真模拟,将空间活力最优方案与实际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空间设计优化方法合理有效。以期对商业广场空间设计优化实践具有参考意义与应用价值,进而提升广场活跃度与综合品质。
    • 蔡志昶, 蔡 慧, 徐一帆
      2022, 0(11):  50-59.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6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梳理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至今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以及照料单元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对比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照料单元空间设计的现状特点,提出相应的借鉴做法。选取美国不同时期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的典型案例,发现其发展趋势为:从注重医护效率的“精神病院模式”,到专门的“失智老年人照护单元(SCU)”,进一步发展强调居家氛围的“介助生活Assisted Living”,一直发展到当今进一步强调老人精神和情感需求的“记忆照护单元模式Memory Care Unit”。这一过程体现了从强调“医护效率”到“以老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对比中国典型失智老年照料设施案例,借鉴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特点。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与照料单元的空间设计可以在建设规模、公共空间、户外环境等方面,借鉴美国的建设发展经验。
    • 易 田, 陈 雄
      2022, 0(11):  60-67.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7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如何提高非航收入在机场航站楼商业区规划中日趋重要,其设计策略的比较研究对机场商业区设计及改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空间句法理论是从数学角度量化分析空间形态及相关性的方法,通过Depth map软件对案例进行拓扑学分析并进行比较研究,可从客观角度逐一验证设计策略对航站楼商业区特性问题的解决成效,并得出如下结论:(1)两侧均布商铺、连续收放的曲线动线,可提高商业空间可视性;(2)增加店铺密度、放大商业区入口及增大动线转折半径,可提高商业空间可达性;(3)旅客流程与商业动线结合设置,可提高商业空间认知性;(4)简洁空间界面可提高商业空间可理解度,但需综合考虑空间效果及营商氛围平衡决策;(5)空间句法对建筑设计及商业策划在设计前、后期设计比选及决策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为今后枢纽航站楼商业区空间形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王慧颖, 张晨阳
      2022, 0(11):  68-76.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8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山地村镇在山地地形复杂性和山地居民生活特殊性的双重影响下,产生了独特的生活圈模式。以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为例,基于马斯洛需求模型界定出山地村镇两种层级型生活圈,以微观尺度下的村镇居民生活特征、公共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公共设施的需求特征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板桥镇公共设施的功能、可达性、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与总结。研究发现,板桥镇居民的生活有封闭性与自给性的特点,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范围相对局限;板桥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服务范围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设施布局与居民聚居点分布的匹配度不高,中心村居民对设施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应当按照层级型生活圈模型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升和优化。
    • 史学鹏, 汪丽君, 解旭东
      2022, 0(11):  77-85.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09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当今城市面临气候变化、人居环境与资源供给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建筑类型,居住建筑环境性能及能耗表现与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城市居住建筑类型进行自适应表皮设计,来缓解城市资源危机、提升建成环境质量。结合自适应表皮3种特性,得出3种构成要素、2大构成系统;揭示了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的多要素协同设计关联机制,借助性能模拟工具、实测数据验证,构建了整合模拟与预测的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多目标择优方法;结果显示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可以有效提升室内光热环境舒适度,资源产出方面,满足每户全年6.6%~15.7%用电需求以及11.4%~15.5%蔬菜需求,展现了可观的环境、资源以及社会效益。
    • 城乡规划
    • 覃小玲, 黎子铭, 邓昭华, 王世福
      2022, 0(11):  86-97.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10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对保障低收入人群健康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百度慧眼人口画像数据和公共医疗服务设施数据,刻画广州中心城区低收入人群和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采用到达不同等级的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不同出行模式及其引发的出行时间作为衰减系数的重要考虑因素,借助格网化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公平性模型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低收入人群集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周边和租金低廉住房区域。(2)公立医院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分散多中心格局;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多中心格局。(3)总体而言,广州中心城区低收入人群公立医院空间公平性较好,呈现圈层结构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公共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4)广州中心城区低收入人群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空间公平性仍然有待提高,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分布模式,与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资源非均质的空间分布相关。建议:(1)优化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及资源的空间布局以提高其公平性;(2)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以提高公立医院空间公平性;(3)加强空间公平性视角的城市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地方配置研究。
    • 朱晓清, 张文忠, 曹 靖
      2022, 0(11):  98-106.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2.11.01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以五期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数据,综合运用网格化分析、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州市1987-2017年30年间不同时段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广州市建设用地增长速率在30年中先后呈现快-慢-快-慢的波浪式变化特征,增长的重点方向呈现向东延伸逐渐过渡到同时向东、南、北增长; 2010年后着重发展特定区域;建设用地蔓延式增长特征在1995~2003年时段达到最高,随后独立式增长特征逐渐明显。不同时段中与建设用地扩张关系密切的经济发展指标有所不同,土地与城建政策、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发展规划等对建设用地增长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