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2期 (总第0期)
    刊出日期:2018-04-27
      特稿
    • 张 弯
      2018, 0(2):  4-06.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他是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建筑享誉海内外;他是中国建筑教育学家,培养了一批包括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中国青年建筑师和近200位建筑硕博士研究生;他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领路人,带领团队荣获了多个国家级教育一等奖、30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设计奖。
        他正其心、修其身,以谦逊儒雅、宽厚仁德之心待人处世;他精于思、敏于行,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之志勇敢接受时代挑战;他潜心耕耘、追求卓越,以纵身时代、建功立业之豪情肩负历史使命,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4月,春风温润柔和,华园香溢。在何镜堂院士八十华诞到来之际,为分享何院士卓尔不凡的建筑人生故事、弘扬中国建筑巨匠精神,广东院士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华南理工大学励吾楼国际报告厅联合举办了何镜堂院士“建筑人生·八十感怀——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讲座以及“何镜堂建筑人生展”。
    • 绿色建筑设计的精细化与建筑优化
    • 林波荣
      2018, 0(2):  7-07.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 丁 勇 罗 迪 洪玲笑
      2018, 0(2):  8-13.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08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近年来,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但大多项目只停留在设计阶段,无法得知绿色建筑运行情况、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使用后实测分析。文章研究对象为10个运行中的重庆地区绿色建筑,通过实地测试、问卷调查,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得到了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实际状况。对室内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品质进行了主、客观耦合评估分析,并对原因从技术效果层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室内环境各部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向,有利于指导后续项目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 袁一美 韩昀松 梁 静 孙 澄
      2018, 0(2):  14-18.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14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寒地气候严酷,采暖能耗高,太阳辐射时长短。寒地建筑太阳辐射利用对降低能耗、改善室内热舒适均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形态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决定着建筑太阳辐射利用水平。研究旨在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应用建筑信息建模、参数编程和建筑太阳辐射性能模拟工具,探索太阳辐射利用导向下的寒地建筑组团形态优化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项目展开实践。结果表明:形态优化设计可将屋面太阳辐射可利用面积百分比于64.71%显著提高至94.15%,制冷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于423.87kWh/m2降低至343.28kWh/m2,并将采暖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于212.19kWh/m2提高至259.29kWh/m2;同时,形态优化设计获得了150项建筑组团形态非支配解,可助力设计者权衡采暖、制冷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屋面太阳辐射可利用面积百分比性能目标。
    • 李晓萍 王 俊 魏 兴 杨彩霞 尹 波
      2018, 0(2):  19-23.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19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存量大、能耗高、室内环境较差、综合防灾性能较低的客观现状决定了实施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改造刻不容缓。推进量大面广的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改造离不开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顶层设计与路线图指引。论文立足当前现状,着眼长期发展,分析了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市场对路线图编制的影响,提出了客观现状、评价分级、政策导向三位一体协同支撑路线图构建的研究思路,形成了涵盖目标设定、路径设计、改造重点、保障机制的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改造路线图。
    • 林钰琼 姚佳伟 郑静云 袁 烽
      2018, 0(2):  24-29.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24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响应环境的性能化建筑正构建起可持续的建筑未来。城市空间密度的激增带来了愈发严重的室外风热环境的不断恶化,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建筑师从根本上去认识风这一复杂而又不可见的自然现象。文章介绍了基于定制化物理风洞的建筑生形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在已搭建的适用于设计初期方案优化的小型物理风洞和实验室级大风洞基础上,进行了风环境可视化的定性和定量实验,以此作为建筑形体环境性能评价的依据;同时引入可动模型装置,利用Arduino平台和程序语言进行信号传输控制,选取“扭曲”的建筑形式进行风环境性能找形实验,得出一套系统化的、适用于建筑设计初期、以风环境性能为导向的建筑生形方法。
    • 吴 杰 张宇峰 吴 扬 林 宇
      2018, 0(2):  30-36.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30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绿色住区设计是建设宜居城市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文章首先回顾绿色住区参数化优化设计方法及平台概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平面生成、噪声计算、通风计算、可视度计算等新增功能和天空遮挡算法升级,以及广州市的工程应用,最后展望平台研发与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 金 虹 邵 腾 陈德龙 金雨蒙
      2018, 0(2):  37-4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37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外墙保温技术是提升严寒地区建筑热工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虽然随着保温层厚度增加,节能率有所提高,但还要考虑到改造成本的问题,需要兼顾外墙改造的节能性和经济性,从而确定保温层的最佳厚度。文章以严寒地区(A区)城市伊春市某多层办公建筑为例,对3种不同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全年能耗分析,同时运用全寿命周期法确定不同保温系统的保温层经济厚度,为设计人员提供方法及数据参考。
    • 袁 磊 冯锦滔 许雪松
      2018, 0(2):  41-45.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4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文章聚焦于解决城市设计中多种物理环境性能评价和形态优化设计之间普遍存在的脱节问题,提出了一种整合优化的设计方法。文章讲解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阶段型的工作框架将环境性能优化的目标和数据在区域规划与城市设计的上下层次间实现传递。该方法的核心是基于模拟的优化引擎,使用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驱动多目标寻优过程,在过程层面实现了预测与优化的过程合一,在要素层面实现了多种性能共同优化的效果。文章通过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层次的设计工作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化设计的效率。
    • 赵立华 段骁健 郑林涛 孟庆林
      2018, 0(2):  46-5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46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因建设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而倍受青睐。夏热冬暖地区民用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要求主要针对隔热,文章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外墙采用的混凝土预制墙板的热工性能及复合保温隔热层、隔热涂料加隔热腻子两种措施对其热工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较薄混凝土预制墙板不能满足现行标准的节能和隔热要求,隔热涂料加隔热腻子是适合改善夏热冬暖地区的预制外墙板热工性能的措施。
    • 宋德萱  韩抒言
      2018, 0(2):  51-54.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5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较多集中于严寒地区与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面积大、人口密集、冬夏两季气候差异大,不足以满足建筑舒适的要求,耗能巨大。如何在这一地区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值得探索和研究。文章从被动式节能技术、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太阳能资源的一体化利用、人的行为特征与被动控制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希望这一探索能对近零能耗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 吕 帅 林波荣
      2018, 0(2):  55-59.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55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建筑师在进行形体创作时须将良好的技术性能作为重要目标,而直观、形象、非严格定量的设计导则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辅助手段。然而,运用数字设计方法辅助建筑形体创作中的技术性能问题的既有研究对设计导则的关注较少,不能满足形体创作需求。本研究结合参数化模型、性能模拟等数字方法,以中庭为例、探讨了基于天然采光性能的圆形与方形中庭形体设计导则。研究结果表明,中庭的面积、贯穿层数、平面比例等形体参数对其天然采光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故在形体创作中建筑师应结合设计导则将天然采光性能纳入考虑;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能够揭示建筑的技术性能与其形体特征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导则获取方法。
    • 石 峰  金 伟
      2018, 0(2):  60-66.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60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间式四个类型,并分别举例阐述其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热缓冲空间是一种综合性的节能设计策略,它通过被动式节能措施的合理整合,建筑主次空间的合理组织,能有效的改善建筑的内部环境,其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 民居与传统建筑
    • 张 康 虞 彬
      2018, 0(2):  67-71.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67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在跨文化融合和地域环境的互相影响下,苏州现存的近代天主教教堂,既传承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特征,又吸取了本土地域建构文化,并展现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教堂建筑。苏州杨家桥天主堂建于1892年,坐落在苏州古城城外,其建筑特征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下的代表之一。文章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教堂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测绘定性研究,从教堂平面、立面、剖面、细部、景观及文化等六个方面,来探究杨家桥天主堂跨文化的建筑语言和嬗变进程,并将其保留下去。
    • 马青锋 张 鑫2 郑先友3
      2018, 0(2):  72-77.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72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位于安徽省庐江县龙桥镇的黄屯老街于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由于所处的小城镇地区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其更新改造工程一直面临诸多困难。在经过为期一年的调查分析和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笔者归纳总结了小城镇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分别从改造资源、社会关系、居民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对面临的困境作出分析。在清楚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之后,借鉴王澍“自然建造”的概念提出小城镇历史街区“自然生长”的改造模式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以黄屯老街的更新改造为例,详细介绍了“自然生长”改造模式的整个流程。目前,该模式已在黄屯老街的改造工程中逐步实施,其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但笔者希望以此为将来其他小城镇地区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提供借鉴和经验。
    • 林畅斌 郑力鹏
      2018, 0(2):  78-83.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78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文章从缺失的陈家祠水塘出发,以陈家祠水塘的历史照片为基础,从确定陈家祠及其四周环境的增改建情况开始,逐步解码历史照片拍摄时间,复原历史照片中珍贵的三维测量数据,最后综合为水塘的复原设计。借此研究过程,展示宏观的城市历史研究和微观的历史照片的透视分析计算技术在遗产保护领域的交集,使透视分析计算技术实质性地参与设计过程,帮助遗产保护研究更深入地挖掘已有证据,让保护设计更加完善。
    • 肖 磊
      2018, 0(2):  84-90.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2.02.084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柬埔寨吴哥古迹是人类历史上辉煌的遗迹,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际古迹保护修复的实践与理念的反映。其古迹保护修复理念及实践方法一直与国际上古迹保护修复的理念及方法同步。从最早作为法国殖民地,以西方的遗产保护理念对古迹进行修复;到新时期各国和国际组织发起的保护吴哥古迹国际行动中所运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无一不反映各个国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迹保护修复方法和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梳理历史上吴哥古迹保护修复的实践与理念的发展,展示东西方文化古迹遗产的保护哲学,为国内的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 建筑论坛
    • 袁玉康 郑力鹏
      2018, 0(2):  91-95.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91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传统建筑工艺是建筑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辉煌背后,传统建筑工艺却面临着断代或失传的风险。职业教育倡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的特点与传统建筑工艺传承所需的千锤百炼相吻合,并在实践教学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显现了不足,文章将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为例,探讨职业院校开展传统建筑工艺的教学模式。
    • 马 越
      2018, 0(2):  96-101.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096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数据挖掘技术为实现大数据理念的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针对于文字数据的文本挖掘技术是其重要的方向之一。在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使用者对所处环境的评价意见,如今网络信息丰富,有众多平台提供用户评价服务,其中不乏使用者对建成环境的评价意见,这部分评价信息数量多、内容丰富,以文本挖掘技术对其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作为传统使用后评价的补充。因此以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和广州大剧院作为实例,应用文本挖掘技术采集和分析使用者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对三座剧院的评价意见,验证该方法是否能对使用后评价传统方法做出补充。
    • 设计研究
    • 汪丽君 刘振垚
      2018, 0(2):  102-106.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102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历史真实地存在于每一处建筑场地之中,是建筑师丰富的设计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而建筑更加需要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的建筑实践作品,在城市复杂历史环境中恰当地处理了与场所环境、历史记忆和人文背景的关系,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与肯定。该文章通过研究拉斐尔·莫内欧的著名设计案例——阿托查火车站改扩建设计,探讨了其将历史作为设计逻辑的类型学设计方法,以实现建筑在历史环境中的和谐与创新,以及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启示。
    • 王 犇 席茹阳 刘志成
      2018, 0(2):  107-113.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107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转型和生态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工业时期遗留下的棕地具有闲置性、污染性、难再开发性、潜在危害性及景观风貌差等特征,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美国普罗维登斯的一处后工业用地钢铁厂庭院再生为城市公共空间项目的研究,探索出这块废弃的工业用地采取基于原址的整治、积极的再利用策略、“精细化”的修复方式以及融入景观美学等策略,扩宽美的定义,将已然荒废的钢铁厂再生为可持续发展的公园。棕地治理不再是单纯的废弃地修复,而是通过发现场地之美,以此加以再生治理,实现棕地再生。以实例了解棕地问题与棕地再生策略,进一步研究城市棕地的修复与再利用,探索新的棕地再生策略,对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李海祯 刘志成
      2018, 0(2):  114-119.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2.114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铁路是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重要交通设施,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在城市发展下旧铁路成为切割侵占城市肌理的存在,如何对城市中的这一段特殊用地进行改造将成为城市规划热点之一。以京张铁路为例,西直门至箭亭桥段为研究选段,通过实地调查,基于京张高铁将下穿释放地面旧铁路空间的前提,重点在沿线铁路遗址空间的改造模式探讨和铁路下穿后地面废弃空间如何进行城市功能与生态修复,在最大程度保护遗址原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形成沿现存铁路遗迹的城市绿带和场地文脉体验空间,以探讨现代城市中铁路遗址保护更新利用设计方法。
    • 苏朝浩 林康强 崔 洋 孙 彬
      2018, 0(2):  120-125.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2.02.120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在进入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3D打印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和深刻改变建筑产业。“蝶变”,作为2016年广州国际灯光节的大型3D打印作品,上演了力与美交融的视觉盛宴。该作品创作及研究通过力学分析与参数化设计协同的方法,重点研究面向3D打印工艺的建筑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重要内容,实现了具有高效结构性能的大尺度蝶形薄壳的3D打印与制作成型。作为3D打印技术与建筑数字化设计的新结合与大胆尝试,在当今建筑3D打印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意义。
    • 特稿
    • 李 炜
      2018, 0(2):  126-127. 
      摘要    PDF ( )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成长,已经经历了35个春秋,足迹遍布了全国20多个城市。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城市规划甲级、建筑工程咨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乙级等资质。总部位于广州,并设有南沙、武汉、沈阳3个分院和华东区域办事处。是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中的优秀企业,2013年被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评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优型企业”。公司成立35年来,获得国家级、建设部、广东省、广州市的优秀规划、优秀工程设计和优秀科研成果奖项278个,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3项。其中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住宅和住宅小区类获奖数量名列全国第四、广东省第二;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数量再次位居全省建筑类设计院前十;2016年建筑类获得广州市优秀工程设计奖数量名列全市第二位;2016、2014、2012年绿色建筑获得广州市优秀设计奖数量连续三届名列全市第一位;2009年取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完成包括政府委托课题在内的106个课题研究,获得国家专利27项。在全国性和省、市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公司目标是发展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研究型设计企业。
        今年是城建设计院成立35周年,记得5年前在城建设计院成立30周年的时候,我在《南方建筑》发表了题为“传承岭南文化 创新设计理念”的文章,对过去30年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城建设计院立足岭南,汲取岭南传统文化精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将“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创作出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回顾。而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就近年来城建设计院不忘初心,围绕成就美好生活目标,以研发为先导,产研结合,开展全链条设计服务,开拓新业务方面的做法进行介绍。